一位街道办干部称完成了上级要求文件会议精简10%的目标,但实际上没有减少!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5-10 21:56:27

‍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‍‌‌‌‍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‌‍‌‌‌‍‌‌‌‌

碧翰烽/文

据媒体日前报道,在地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道办的目过程中,也出现了一种虚假减负的干部新动向,逐渐演化成一种新的称完成上形式主义。

比如,求精简一些基层干部反映,实际上没少“文山会海”并没有真正得到缓解。有减一位街道办干部说,位街文件上级部门要求他之前的道办的目单位将文件和会议精简10%,单位也完成了这个精简目标,干部但是称完成上文件和会议数量并没有真正减少,“为了体现减负的求精简效果,会出现不同的实际上没少统计口径”。

一些有文号的有减文件被改为了没有文号的文件,一些必须有会议纪要的位街文件会议上报,还有一些会议则不上报,从数据上实现减负,然而基层的工作内容没有变。

这样的现象和结果的确有些尴尬。应该说,有的地方和单位是真正做到了“减文减会”,但有的可能就是在数据上达到了“减文减会”,所谓的文章都在数据、台账和汇报等方面去做了。

怎么办?这样的现象是不是令人头疼不已,到底要怎样才能彻底解决“文山会海”的问题?特别是文件和会议走形式、走过场的问题。

毕竟文件、会议本身是没有错的,多与少也是应该没有什么错的,错的应是文件、会议的目的、内容与效果。

因此,根治会议过多过频和形式主义的问题,不能只是在数据控制指标方面下功夫。

一是数据容易造假。像会议这样的事情,又没有什么太多的表现形式与结果,要造个假数据,也不是什么难事;

二是采取数据指标控制的方式,有可能还增加表格填报或信息采集等减负工作的任务,实际上又会成为一种负担,让减负成了又一项工作负担;

三是关键在于从源头和根本上进行治理。造成一些地方和单位热衷于会海的原因当然很复杂,但关键问题至少在于三个方面:一方面是避责,另一方面是存在感,还有一方面是官僚主义。有鉴于此,就需要在检查考核、新闻报道、上级行为等制度层面予以严格规范和管理。

比如考核检查不能以开会发文作为工作依据,新闻报道就要大幅压减会议报道,不让会议新闻在各个平台泛滥。

还有就是切实管住上级部门的一些会议,因为这些会议往往都是部署性、动员性、调度性的,而不像基层所开的会议,可能更多的就是协调推动具体工作任务的会议。

比如,有基层干部就认为,“在基层,要推动一件事情需要各个部门配合,确实需要开会时各个部门都在现场,这样推进工作的时候能听取各方意见。”因此,很难评判这类会议的好坏。

还有,吕德文教授也觉得,基层的一些会议是没办法精简的,因为免不了需要会议来协调工作、传达精神。

但是,如果上级部门的会议多了,基层为了表示贯彻落实,可能不得不开各种会议以应付上级。否则,难保不被批评或问责。

实际上,对于解决具体实事、难事的会议不用过多担心,多与少都是非常正常的。因为,有些实事、难事、重点事,可能就是需要通过反复开会研究讨论。这样的会议已然不是形式主义,而是一种头脑风暴,还是真正的干事。

顶: 54踩: 9475